运维小白网络基础知识总结(日常网络维护基础知识)

网络基础 723
今天给各位分享运维小白网络基础知识总结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日常网络维护基础知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 1、网络运维,一般要掌握哪些知识,我对这方面很感兴趣.朋友们给点建议吧

今天给各位分享运维小白网络基础知识总结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日常网络维护基础知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网络运维,一般要掌握哪些知识,我对这方面很感兴趣.朋友们给点建议吧

常用路由交换机的配置,kvm,IPS,IDS,防火墙,VPN,UTM这些常用设备要熟悉,对于常用的操作系统如linux命令也要熟悉,windows域管理也要了解,各种数据库的操作等,要学的东西非常多,希望能帮到你。

做为一名运维工程师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及素质呢?

首先说说技能吧,如大家上面所看到,运维是一个集多IT工种技能与一身的岗位,对系统-网络 -存储-协议-需求-开发-测试-安全等各环节都需要了解一些,但对于某些环节需熟悉甚至精通,如系统 (基本操作系统的熟悉使用,*nix,windows..)、协议、开发(日常很重要的工作是自动运维化相关开发、大规模集群工具开发、管理)、通用应用 (如lvs、ha、web server、db、中间件、存储等。。。)、网络(至少要对应用所处网络环境非常了解);

技能方面总结以下几点:

1、开发能力,这点非常重要,因为运维工具都需要自已开发,开发语言:c/c++(必备其中之一)、perl、python、php(其中之一)、shell(awk,sed,expect....等),需要有过实际开发经验,否则工作会非常痛苦

2、通用应用方面需要了解:操作系统(目前国内主要是linux、bsd)、webserver相关 (highttp,apahe,php,tomcat,java。。。)、数据库(mysql,oralce)、其它杂七八拉的东东。。。系统优化,高可 靠性。。。这些只是加分项,不需必备,可以边工作边慢慢学,这些东西都不难。当然在运维中,有些是有分工偏重点不一样。如可能有专门的运维dba

3、系统、网络、安全等需要有所了解,至少知道其原理

个人素质方面:

1、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运维工作跨部门、跨工种工作很多,需善于沟通、并且团队协作能力要强;这应该是现代企业的基本素质要求了,不多说了。。。

2、工作中需胆大心细 :胆大才能创新、不走寻常路,特别对于运维这种新的工种,更需创新才能促进发展;心细,运维工程师是网站admin,最高线上权限者,一不小心就会遗憾终生或打入十八层地狱。。。

3、主动性、执行力、精力旺盛、抗压能力强:由于IT行业的特性,变化快;往往计划赶不上变化,运维工作就更突出了,比如国内各大公司服务器往往是全国各地, 哪里便宜性价比高,就那往搬,进行大规模服务迁移(牵扯的服务器成百上千台),这是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往往时间非常紧迫,如限1周内完成,要命~~~, 这种情况下,运维工程师的主动性及执行力就有很高的要求了:计划、方案、服务无缝迁移、机器搬迁上架、环境准备、安全评估、性能评估、基建、各关联部门扯 皮。。。。。7X24小紧急事故响应等。

4、其它就是一些基本素质了:头脑要灵光、逻辑思维能力强、为人谦虚稳重、亲和力、乐于助人、有大局观

5、最后一点,做网站运维需要有探索创新精神,通过创新型思维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因为这是一个处于幼年的职业(国外也一样,但比国内起步早点),没有成熟体系或方法论可以借鉴,只能靠大家自已摸索努力

如何掌握网络基础知识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项目是Cisco公司在全球范围推出的一个主要面向初级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项目。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CCNAExploration:网络基础知识》作为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的指定教材,适合准备参加CCNA认证考试的读者。另外《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CCNAExploration:网络基础知识》也适合各类网络技术人员参考阅读。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CCNAExploration:路由协议和概念》由Cisco讲师编写,旨在作为参考书供读者随时随地阅读。以巩固课程内容以及充分利用时间。另外,《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CCNAExploration:路由协议和概念》还包含CCENT7CCNA考试涉及的主题。《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CCNAExploration:路由协议和概念》的编排有助于使读者将重点放在重要概念上,从而成功地完成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在每章开始部分以问题的形式概述本章的核心概念。关键术语:在每章开始部分提供本章所引用的网络术语列表。术语表:超过250条的全新术语参考。“检查你的理解”问题和答案:用每章后的问题来进行理解力测试。附录中的答案对每个问题进行了解释。挑战的问题和实践:利用与CCNA考试中相类似的复杂问题挑战自己。附录中的答案对每个问题进行了解释。 [编辑本段]目录第1章 生活在以网络为中心的世界里 1

1.1 目标 1

1.2 关键术语 1

1.3 在以网络为中心的世界相互通信 2

1.3.1 网络支撑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2

1.3.2 当今最常用的几种通信工具 3

1.3.3 网络支撑着我们的学习方式 3

1.3.4 网络支撑着我们的工作方式 4

1.3.5 网络支撑着我们***的方式 5

1.4 通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5

1.4.1 何为通信 6

1.4.2 通信质量 6

1.5 网络作为一个平台 6

1.5.1 通过网络通信 7

1.5.2 网络要素 7

1.5.3 融合网络 9

1.6 Internet的体系结构 10

1.6.1 网络体系结构 10

1.6.2 具备容错能力的网络体系结构 11

1.6.3 可扩展网络体系结构 13

1.6.4 提供服务质量 13

1.6.5 提供网络安全保障 15

1.7 网络趋势 16

1.7.1 它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16

1.7.2 网络行业就业机会 17

1.8 总结 17

1.9 实验 18

1.10 检查你的理解 18

1.11 挑战的问题和实践 20

1.12 知识拓展 20

第2章 网络通信 21

2.1 目标 21

2.2 关键术语 21

2.3 通信的平台 22

2.3.1 通信要素 22

2.3.2 传送消息 23

2.3.3 网络的组成部分 23

2.3.4 终端设备及其在网络中的作用 24

2.3.5 中间设备及其在网络中的作用 24

2.3.6 网络介质 25

2.4 局域网、广域网和网际网络 26

2.4.1 局域网 26

2.4.2 广域网 26

2.4.3 Internet:由多个网络组成的网络 26

2.4.4 网络表示方式 27

2.5 协议 28

2.5.1 用于规范通信的规则 28

2.5.2 网络协议 29

2.5.3 协议族和行业标准 29

2.5.4 协议的交互 29

2.5.5 技术无关协议 30

2.6 使用分层模型 30

2.6.1 使用分层模型的优点 30

2.6.2 协议和参考模型 31

2.6.3 TCP/IP模型 31

2.6.4 通信的过程 32

2.6.5 协议数据单元和封装 32

2.6.6 发送和接收过程 33

2.6.7 OSI模型 33

2.6.8 比较OSI模型与TCP/IP模型 34

2.7 网络编址 35

2.7.1 网络中的编址 35

2.7.2 数据送达终端设备 35

2.7.3 通过网际网络获得数据 35

2.7.4 数据到达正确的应用程序 36

2.8 总结 37

2.9 实验 37

2.10 检查你的理解 37

2.11 挑战的问题和实践 39

2.12 知识拓展 39

第3章 应用层功能及协议 41

3.1 目标 41

3.2 关键术语 41

3.3 应用程序:网络间的接口 42

3.3.1 OSI模型及TCP/IP模型 42

3.3.2 应用层软件 44

3.3.3 用户应用程序、服务以及应用层协议 45

3.3.4 应用层协议功能 45

3.4 准备应用程序和服务 46

3.4.1 客户端—服务器模型 46

3.4.2 服务器 46

3.4.3 应用层服务及协议 47

3.4.4 点对点网络及应用程序 48

3.5 应用层协议及服务实例 49

3.5.1 DNS服务及协议 50

3.5.2 WWW服务及HTTP 53

3.5.3 电子邮件服务及SMTP/POP协议 54

3.5.4 电子邮件服务器进程——MTA及MDA 55

3.5.5 FTP 56

3.5.6 DHCP 57

3.5.7 文件共享服务及SMB协议 58

3.5.8 P2P服务和Gnutella协议 59

3.5.9 Telnet服务及协议 60

3.6 总结 61

3.7 实验 61

3.8 检查你的理解 62

3.9 挑战的问题和实践 63

3.10 知识拓展 64

第4章 OSI传输层 65

4.1 目标 65

4.2 关键术语 65

4.3 传输层的作用 66

4.3.1 传输层的用途 66

4.3.2 支持可靠通信 69

4.3.3 TCP和UDP 70

4.3.4 端口寻址 71

4.3.5 分段和重组:分治法 74

4.4 TCP:可靠通信 75

4.4.1 创建可靠会话 75

4.4.2 TCP服务器进程 76

4.4.3 TCP连接的建立和终止 76

4.4.4 三次握手 76

4.4.5 TCP会话终止 78

4.4.6 TCP窗口确认 79

4.4.7 TCP重传 80

4.4.8 TCP拥塞控制:将可能丢失的数据段降到最少 80

4.5 UDP协议:低开销通信 81

4.5.1 UDP:低开销与可靠性对比 81

4.5.2 UDP数据报重组 82

4.5.3 UDP服务器进程与请求 82

4.5.4 UDP客户端进程 82

4.6 总结 83

4.7 实验 84

4.8 检查你的理解 84

4.9 挑战的问题和实践 86

4.10 知识拓展 86

第5章 OSI网络层 87

5.1 学习目标 87

5.2 关键术语 87

5.3 IPv4地址 88

5.3.1 网络层:从主机到主机的通信 88

5.3.2 IPv4:网络层协议的例子 90

5.3.3 IPv4数据包:封装传输层PDU 92

5.3.4 IPv4数据包头 92

5.4 网络:将主机分组 93

5.4.1 建立通用分组 93

5.4.2 为何将主机划分为网络? 95

5.4.3 从网络划分网络 97

5.5 路由:数据包如何被处理 98

5.5.1 设备参数:支持网络外部通信 98

5.5.2 IP数据包:端到端传送数据 98

5.5.3 网关:网络的出口 99

5.5.4 路由:通往网络的路径 100

5.5.5 目的网络 102

5.5.6 下一跳:数据包下一步去哪 103

5.5.7 数据包转发:将数据包发往目的 103

5.6 路由过程:如何学习路由 104

5.6.1 静态路由 104

5.6.2 动态路由 104

5.6.3 路由协议 105

5.7 总结 106

5.8 试验 106

5.9 检查你的理解 107

5.10 挑战问题和实践 108

5.11 知识拓展 109

第6章 网络编址:IPv4 110

6.1 学习目标 110

6.2 关键术语 110

6.3 IPv4地址 111

6.3.1 IPv4地址剖析 111

6.3.2 二进制与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112

6.3.3 十进制到二进制的转换 114

6.3.4 通信的编址类型:单播、广播,多播 118

6.4 不同用途的IPv4地址 121

6.4.1 IPv4网络范围内的不同类型地址 121

6.4.2 子网掩码:定义地址的网络和主机部分 122

6.4.3 公用地址和私用地址 123

6.4.4 特殊的单播IPv4地址 124

6.4.5 传统IPv4编址 125

6.5 地址分配 127

6.5.1 规划网络地址 127

6.5.2 最终用户设备的静态和动态地址 128

6.5.3 选择设备地址 129

6.5.4 Internet地址分配机构(IANA) 130

6.5.5 ISP 131

6.6 计算地址 132

6.6.1 这台主机在我的网络上吗? 132

6.6.2 计算网络、主机和广播地址 133

6.6.3 基本子网 135

6.6.4 子网划分:将网络划分为适当大小 138

6.6.5 细分子网 140

6.7 测试网络层 145

6.7.1 ping127.0.0.1:测试本地协议族 146

6.7.2 ping网关:测试到本地网络的连通性 146

6.7.3 ping远程主机:测试到远程网络的连通性 146

6.7.4 traceroute(tracert):测试路径 147

6.7.5 ICMPv4:支持测试和消息的协议 149

6.7.6 IPv6概述 150

6.8 总结 151

6.9 试验 151

6.10 检查你的理解 152

6.11 挑战问题和实践 153

6.12 知识拓展 153

第7章 OSI数据链路层 154

7.1 学习目标 154

7.2 关键术语 154

7.3 数据链路层:访问介质 155

7.3.1 支持和连接上层服务 155

7.3.2 控制通过本地介质的传输 156

7.3.3 创建帧 157

7.3.4 将上层服务连接到介质 158

7.3.5 标准 159

7.4 MAC技术:将数据放入介质 159

7.4.1 共享介质的MAC 159

7.4.2 无共享介质的MAC 161

7.4.3 逻辑拓扑与物理拓扑 161

7.5 MAC:编址和数据封装成帧 163

7.5.1 数据链路层协议:帧 163

7.5.2 封装成帧:帧头的作用 164

7.5.3 编址:帧的去向 164

7.5.4 封装成帧:帧尾的作用 165

7.5.5 数据链路层帧示例 165

7.6 汇总:跟踪通过Internet的数据传输 169

7.7 总结 172

7.8 试验 173

7.9 检查你的理解 173

7.10 挑战问题和实践 174

7.11 知识拓展 174

第8章 OSI物理层 176

8.1 学习目标 176

8.2 关键术语 176

8.3 物理层:通信信号 177

8.3.1 物理层的用途 177

8.3.2 物理层操作 177

8.3.3 物理层标准 178

8.3.4 物理层的基本原则 178

8.4 物理层信号和编码:表示比特 179

8.4.1 用于介质的信号比特 179

8.4.2 编码:比特分组 181

8.4.3 数据传输能力 182

8.5 物理介质:连接通信 183

8.5.1 物理介质的类型 183

8.5.2 铜介质 184

8.5.3 光纤介质 187

8.5.4 无线介质 189

8.5.5 介质连接器 190

8.6 总结 191

8.7 试验 191

8.8 检查你的理解 192

8.9 挑战问题和实践 193

8.10 知识拓展 194

第9章 以太网 195

9.1 学习目标 195

9.2 关键术语 195

9.3 以太网概述 196

9.3.1 以太网:标准和实施 196

9.3.2 以太网:第1层和第2层 196

9.3.3 逻辑链路控制:连接上层 197

9.3.4 MAC:获取送到介质的数据 197

9.3.5 以太网的物理层实现 198

9.4 以太网:通过LAN通信 198

9.4.1 以太网历史 199

9.4.2 传统以太网 199

9.4.3 当前的以太网 200

9.4.4 发展到1Gbit/s及以上速度 200

9.5 以太网帧 201

9.5.1 帧:封装数据包 201

9.5.2 以太网MAC地址 202

9.5.3 十六进制计数和编址 203

9.5.4 另一层的地址 205

9.5.5 以太网单播、多播和广播 205

9.6 以太网MAC 207

9.6.1 以太网中的MAC 207

9.6.2 CSMA/CD:过程 207

9.6.3 以太网定时 209

9.6.4 帧间隙和回退 211

9.7 以太网物理层 212

9.7.1 10Mbit/s和100Mbit/s以太网 212

9.7.2 吉比特以太网 213

9.7.3 以太网:未来的选择 214

9.8 集线器和交换机 215

9.8.1 传统以太网:使用集线器 215

9.8.2 以太网:使用交换机 216

9.8.3 交换:选择性转发 217

9.9 地址解析协议(ARP) 219

9.9.1 将IPv4地址解析为MAC地址 219

9.9.2 维护映射缓存 220

9.9.3 删除地址映射 222

9.9.4 ARP广播问题 223

9.10 总结 223

9.11 试验 223

9.12 检查你的理解 224

9.13 挑战问题和实践 225

9.14 知识拓展 225

第10章 网络规划和布线 226

10.1 学习目标 226

10.2 关键术语 226

10.3 LAN:进行物理连接 227

10.3.1 选择正确的LAN设备 227

10.3.2 设备选择因素 228

10.4 设备互连 230

10.4.1 LAN和WAN:实现连接 230

10.4.2 进行LAN连接 234

10.4.3 进行WAN连接 237

10.5 制定编址方案 239

10.5.1 网络上有多少主机? 240

10.5.2 有多少网络? 240

10.5.3 设计网络地址的标准 241

10.6 计算子网 242

10.6.1 计算地址:例1 242

10.6.2 计算地址:例2 245

10.7 设备互连 246

10.7.1 设备接口 246

10.7.2 进行设备的管理连接 247

10.8 总结 248

10.9 试验 249

10.10 检查你的理解 249

10.11 挑战问题和实践 250

10.12 知识拓展 252

第11章 配置和测试网络 253

11.1 学习目标 253

11.2 关键术语 253

11.3 配置Cisco设备:IOS基础 254

11.3.1 CiscoIOS 254

11.3.2 访问方法 254

11.3.3 配置文件 256

11.3.4 介绍CiscoIOS模式 257

11.3.5 基本IOS命令结构 259

11.3.6 使用CLI帮助 260

11.3.7 IOS检查命令 264

11.3.8 IOS配置模式 266

11.4 利用CiscoIOS进行基本配置 266

11.4.1 命名设备 266

11.4.2 限制设备访问:配置口令和标语 268

11.4.3 管理配置文件 271

11.4.4 配置接口 274

11.5 校验连通性 276

11.5.1 验证协议族 276

11.5.2 测试接口 277

11.5.3 测试本地网络 280

11.5.4 测试网关和远端的连通性 281

11.5.5 trace命令和解释trace命令的结果 282

11.6 监控和记录网络 286

11.6.1 网络基线 286

11.6.2 捕获和解释trace信息 287

11.6.3 了解网络上的节点 288

11.7 总结 290

11.8 试验 291

11.9 检查你的理解 292

11.10 挑战问题和实践 293

11.11 知识拓展 293

系统运维工作总结5篇精选

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 经验 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并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 工作 总结 。下面是我给大家精心挑选的工作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系统运维工作总结篇一

本月工作中,运维服务正常,所有电脑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保证服务质量,提高各科室人员对本月IT运维的满意度。对工作负起责任,任劳任怨,遵纪守法,服从管理,体现自我价值,为___提供更好的服务。以下是6月所有故障进行总结分析和情况描述。

1、IT运维服务共49次

本月IT运维服务工作中,统计数据如下:

办公系统故障:6次,出勤:2次,打印机/复印机:9次, 电脑故障 :9次,中普数据:8次,其他故障:15次。

2、维修及耗材情况

(以上不含复印机耗材及易耗品)

5月份添加打印耗材6次总费用为:2660元5月硬件维修2次总费用为:3130元6月份添加打印耗材1次总费用为180元

3、IT运维服务描述和说明

一、盘点电脑资产,合理分配电脑资源

结合5月份所做的电脑资产盘点中,将年限已到期电脑进行帐上报废。由于6月份是重新续约,需对单位所有电脑设备进行清点,并分类设备哪些处于保修期内,或保修期外。共清点电脑主机:125台, 显示器 :141台, 笔记本 电脑:61台,打印机:55台。其中保修期内设备共有:142台,保修期外设备共有:252台。在4月份,本单位进新采购电脑30套(清华同方),打印机5台(OKI820B黑白)。为保证各科室日常办公和______需要,对______科室增加新打印机5台,目前使用状态良好。清点在本年报废年限已到的电脑共有38台,后期将在不影响用户使用的情况下进行更换。

二、______安防设备增加

在接到此任务前,幸好之前有过一些监控工程相关的技术知识。为增加监控需要实地考察当前安防系统设备情况以及线路走线管道。具体难度在于布线方面,其他技术方面基本解决,在这方面没什么太大技术含量只要稍微接触下基本都懂。天花板离地面较高,并且天花维护通道夹窄实施难度较大,由其工程部去完成。在技术方面,了解到摄像头的清晰度由线数决定,共购买了3个600线的摄像头,这是目前主流使用的。为了减轻布线工程人员负担,采用了集中供电器,就是所有摄像头都在同一个供电器上面供电12V。也就是在布线时不需要再另外从其他地方拉电线接插座。因为所有楼层的供电都是用集中供电的方面,供电器在楼层的某一处。决定录像质量的不是摄像头,而是录像机。录像机有几种录像模式。分别:cif、2cif、dcif、D1,也有更高。目前______安防设备有四台,录像质量全部为CIF,分辨率为352_288,保存天数约为48天,其中一台约为18天。

三、复印机、打印机耗材维修

6月份打印机耗材加粉量1台,复印机更换碳粉共有5次。打印机:整体性能稳定,整月来故障基本为零。复印机方面:负责保养公司每两星期上门进行保养,对复印机零件部位进行清理,其中检查一科,审理科复印机需要更换零件。检查一科由于鼓芯老化复印效果出现印痕,影响打印效果必须更换,总费用为840元,目前打印效果良好。审理科复印机损坏两个部件,经保养公司鉴定均为人为损坏,可能在取出卡纸的时候关侧板用力过猛,导致热敏鼓挂勾和双面导板断裂必须更换。此部件需要厂家定购,经两个星期后重新装上使用,总费用为:2290元。后续将定期查看是复印机状态,以确保发挥其性能。

四、出勤

出勤这工作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机会,每次接到出勤任务前的一天我都会检查一次所有工具是否正常。一次在石井的出勤中,企业是一间电子商务企业,企业员工应该有100多人,在财务部门里有多套系统管理软件运作,就像工厂的整条生产线。售前,售后,发货,退货管理等。在系统里查询到数据有500万条以上,单导出一个数据表花费30多分钟,如此大数据量背后支持的服务器也不简单,在机房里有7台服务器,其中4台为linu_系统。在这里才发现自已的知识不足,对linu_系统接触甚少,对于一些命令早已忘记,而且那时已经是下班时期,管理员也没在场,最后搞到8点才完工。这次工作虽然辛苦,但收益良多,增长了不少见识,同时也发现自已的不足并在以后会不断努力学习,除了提高自已的技术水平外,更重要的是加强人员沟通。

系统运维工作总结篇二

为满足公司的快速发展,提升业务部门网络办公效率,提升it服务意识,it运维工程师按照sla协议承诺受理公司用户提交的it服务请求,包括用户使用网络、服务器、电脑终端及周边设备等设施过程中软硬件维护、事件处理、操作指导、资讯指导等,提供规范、稳定、持续、高质量的it可用资源和服务。

一、分担部门kpi指标,实现部门sla承诺

1、事件管理

a.通过主动积极服务或热线电话和邮箱受理等公司用户提交的it服务请求;

b.及时记录所有用户的事件,保证记录完整率达标;

c.在sla承诺的时间内响应用户的事件,响应及时率达标;

d对用户事件进行规范的分类、分级,并按事件级别不同要求进行响应和处理;

e.在承诺的时间内处理用户事件,或按规范传递给高一级技术支持,保证事件处理及时率达标;

f.合运用服务规范、沟通技巧和专业技能处理用户事件,并记录处理过程及方案,保证事件处理平均时间达标;

g.规范跟踪用户事件的处理进展,最终关闭事件或提交bug立项,保证事件解决率达标;

h.定期抽样回访用户和汇总用户意见,进行自我批判和持续改善用户满意度,保证用户满意度达标,用户投诉率在承诺范围以内;

i.承诺日平均事件处理数量,主动接管处理事件,高峰期需要灵活调整事件平均处理时长;

j.维值班人员按规范跟踪突发事件以及通报相关人员,保证跟踪正确率达标;

k.对本岗负责的事件跟踪处理,根据事件处理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将各类隐患消除在可控范围内;

l.养成良好工作习惯,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反馈、完成有记录;

2、配置管理

a.it资产配置管理:对it资产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包括分类统计、预购、选购审核、转移审核、报废审核,保证配置管理正确率达标;

b.建设案例库:累积和提炼工程师的事件处理经验制作成案例,并持续丰富运维案例库供查询,案例覆盖已知事件的比率达标,不断提高运维工程师工作效率;

c.it系统配置信息管理:定期更新网络及应用系统描述信息及技术支持信息配置,保证最新;

3、问题管理

a.对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找出疑难、重复发生的事件,纳入问题管理流程,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确定可能解决的方案,需要修改网络或应用系统配置时提交变更申请触发变更管理流程。

4、发布管理

a.运维值班人员按规范统一发布信息部网络及应用系统正式公告、变更公告、特殊公告等,正确率达标;

二、其他运维工作

a.承担新员工导师工作,辅导新员工快速熟悉公司 文化 、环境、工作岗位及提升技能,为新员工顺利通过试用期提供保障;

b.持续反省自身的工作、总结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可改善之处,积极对部门运作提出改善建议;

c.积极参加公司重点应用项目的培训并按事件管理规范提供支持,如sap、oa系统等;

d.应部门发展需要在不影响现有工作的基础上主动承担其他项目支持,如网络、服务器,程控交换机等;

e.共享个人的技术经验,主持运维内部讲座;

f.积极参加信息部各类培训,有计划地进行自我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

g.对重点维护设备进行定期巡检并记录,巡检及时率和正确率达标;

三、其他工作

a.担任it讲师,应其他部门邀请提供it技能培训,提高其他部门办公人员的it操作水平;

b.贯彻执行公司理念,积极完成上级分配的临时任务;

系统运维工作总结篇三

至20__年10月底,__有限公司在__公司的运维又届满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为期一年的运维工作当中,____的业务飞速发展,设备数量不断增加,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知识有了显著的提升。我们的队伍在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上也有了本质的提高。

一、细致缜密的完成计划中的日常运维工作:严把质量;服务至上;严格要求;技术。

1.承接运维工作初始信息技术部的各位领导就对我们的运维工作给予厚望,并提出了认真完善服务水平的方针。我们在服务过程中严格按照这一要求,以对保障____的发展,对用户负责的精神,把“严把质量,服务至上”的原则贯穿于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使本运维期过程中的客户满意度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多次获得了用户的认可。

2.对于在工作中信息技术部提出的新要求、新方案,我们及时相应配合,本着“严格要求”的原则,对于提出的要求科学性的分析研究,及时提出完整周密的解决方案,并拟请用户试行或测试后实施。有力的保障了运维工作的及时有效性。

对于提高服务业务技术水平上,按照信息技术部的统一规划,按时完成一系列的既定培训计划。按照“技术”的原则,通过技术上的培训提高了业务水平和解决故障的效率;通过制定有效的安全机制和培训,健全了____信息外包人员安全机制;通过保密制度的培训使运维人员能够树立自觉维护____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通过客户服务意识的培训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

二、吸收先进经验,保质保量的完成运维的各项任务:运维期内主机、服务器、网络和桌面均没有发生严重的生产安全事故,对于一些潜在的威胁也都在得到信息技术部门的批示下,审慎周密的完成了整改工作。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提高劳动效率和运维工作质量:

1.运用先进的运维工具提高劳动效率。通过监控软件随时保持信息的及时性、可控性,一旦发生问题可以迅速定位和修复。

2.经过信息技术部指导,我们在运维工作中大量了采用WEB2.0技术。使我们在高效完成运维工作的情况下,为____节约了大量的费用投入。

3.在工作的过程中注意新技术和新 方法 的学习和收集,对于有利于运维工作的成功方案及时整理并提交信息技术部。经过5年来的维护工作存储了大量的知识库信息。

三、适应任务需要,及时解决运维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

1.在运维过程中遇到突发问题及时与信息技术部门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对于紧急情况的处理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对应处理。在节假日安排主要人员进行值班和备勤,保障24小时均能及时相应。

2.在运维工作过程中,积极协助新增设备的各项实施工作,获得了信息技术部的肯定;在到货、验收、集成方案和安装调试过程中提供全程保障;对于数据的迁移、备份,各人按照自己的职责,在制定详尽的计划后、经过信息技术部的批准严格按照方案实施;

3.在配合一些公司的重大活动、事件时,为应对信息技术部人员不足的情况。我们一方面做好运维工作的情况下,另一方面派出部分或全部人员协助信息技术部的各项工作,以弥补其人力不足的状况;

4.对于机房的升级改造过程中积极配合,全程派员监理施工过程,及时出具各种施工方案和设计资料。施工完成后及时完善各类图表的变更、标识。

5.配合行政部门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对于资产管理系统派出专门人员参与学习,并对备份、升级方案及时提出自己的建议;对于办公室提出的节能减排的倡议积极响应,主动采取 措施 避免能源和材料的浪费;多次配合办公室进行资产统计、巡检、登记工作。

四、认真完成运维工作中的汇报、总结和知识积累工作:

1.《知识库》通过连续2年的整理已经形成了成体系的完整运维知识全集,方便了各类人员通过权限管理可以随时查找所需的运维信息,为提高运维工作效率提供了基础保障。

2.日常 报告 :共提交《运维日报》309份、《运维周报》52份、《机房温度周报》52份、《运维月报》12份、《运维半年报》一份、《运维年报》一份、《桌面工作记录单》1914份、《磁带存取记录表》12份。

3. 工作报告 :《变更报告》70份、《故障报告》5份、《数据安全保密措施报告》、《节日值班表》2份、《加班表》1份。另:《磁盘空间使用报告》等不定期报告;

4.图表:《电路电源拓扑图》、《机房及机架布局图》、《网络拓扑图》、《san环境拓扑图》、《电话配线架对应图》、《ip及工位、电话统计图》、《外包人员信息系统登记表》等。

5.其他报告:《外包人员信息安全管理建议》、《文件服务器使用管理建议》等。

通过以上的工作和措施,我公司顺利的完成了本期____的运维工作任务,从根本上满足了设备运维的各项要求。任务的圆满完成,有赖于信息技术部正确的领导和大力协助;仰仗于____健康发展的大好形势;得益于双方长期形成的信任与默契。

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在此向各位领导申请续约新的一年的运维合约。并且,在新的维护其中间维持上一年的全部合同条款,维持原来的运维价格不变。在新的运维期内,我们将保持冷静的头脑,继续发扬自身优势,多方弥补存在的不足,提高服务的水平和层次,在信息部的指导下,与各部门的同仁团结协作,大力配合,携手共进,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运维任务。希望在新的运维期内能够更好的配合信息技术部的工作完成____的各项要求和任务。

望各位领导批准。

系统运维工作总结篇四

时间一晃而过,弹指之间,__年悄然而至,自从__年3月份刚进入公司,我是第一次接触公司、接触通信行业、接触公司网络管理及维护。虽然跟我的专业和技能都一致,以下就是运维工程师 年终总结 。

但所有的实际经验都是第一次,让我没有任何准备,同样也打消了任何顾虑,人生就是这样,所有的一切都是要从第一次开始,没有接触过、干过并不可怕,领导给了我机会,让我有了一次尝试、一次展现自己的平台,那么我一定会更加倍的努力做好工作才是的回报。并且也是对自己的一次肯定。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及陌生环境的磨合,专心钻研业务知识,努力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工作水平。遵纪守法,踏实工作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使自己渐渐的融入和适应到新的工作环境中。

公司电脑日常维护工作

刚一开始接手工作的时候,发现公司大部分工作电脑都没有安装安全防护软件和升级系统补丁;员工随意安装系统及应用软件,致使公司局域网内病毒隐患严重、工作不稳定和系统崩溃,工作秩序被打乱,员工不严格要求自己,上班时间聊qq、玩农场、看***网站等;为此公司和个人工作经常受到影响,工作效率降低。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先对公司员工进行一次基本知识培训,让员工了解到计算机的正确使用方法,病毒防范,重要文件的备份等。从而大大提高了员工对电脑使用的熟练程度。

2、先恢复良好的秩序。电脑使用时如发现故障和需更改设置,必须先报告公司运维人员,由专门人员来进行专业及针对化的操作,个人不能私自进行改动,进行这样做的目的避免由于人为的盲目操作使某一台电脑的故障影响整个局域网内的 其它 工作,使故障扩大化,并延长了解决问题的周期。

3、使员工使用统一的、经过安全测试的系统及应用软件,安装、设置统一的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安全防护软件,且经过努力实践,并在每台机器上设定了自动系统补丁升级及定期查杀规则。

对于个人的关键性数据资料、邮件进行路径转移备份,使这些数据远离危险故障点,避免意外丢失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操作系统 进行常规定期备份,便于事后的还原。

系统运维工作总结篇五

时间飞逝,一晃而过,弹指之间2018年已过去,作为公司的一名运维工程师,在公司领导及各部门各同事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在具体工作中,我努力做好服务工作。为了今后更好地工作,完善不足,特此将我2018年的工作情况做一个总结:

一、工作总结:

工作内容:我负责的工作主要有二个方面

(一)根据公司需求,负责公司网络应用系统,公司网站的开发,公司网络应用系统服务器的安装、配置和维护工作,公司网络应用系统用户帐号及权限的管理。

(二)负责公司网络和计算机软件的维护工作;公司计算机上软件的安装、调试及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公司网络资源的权限分配;对公司人员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服务。

工作完成情况:

(一)完成公司网站的前期资料收集准备工作,制定出建站操作流程,此项目根据公司需求可随时启动,并短时间能够完成建站工作。

(二)完成公司资产管理系统的用户需求收集整理工作,并与多家软件公司多次沟通,最终根据需求选定在集团公司的用友财务平台上增加资产管理模块,达到资产管理与财务的时时同步。现项目因需集团财务平台的升级到新版本后才能增加我们所需的模块而暂时搁置,等集团平台升级后可再启动。

(三)完成公司oa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调整oa论坛板块,增加公司新闻、意见建议、纪念建党九十周年、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等板块并及时更新其内容,让员工及时了解公司新闻动态,提高自身思想觉悟。完成对oa系统帐号的管理工作,赋予每个帐号相对应的使用权限,对新 入职 、 离职 员工帐号做到及时添加和删除,对各地托管资产管理员帐号按地区分别分组。

(四)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响应了各部门的电脑软件、硬件、邮件、网络、打印机的维护。公司目前有近80多台电脑,由于机器较多且大多数为省店临近报废的旧机器,日常出现故障的情况较为常见,主要的电脑故障有:硬件故障,系统故障,网络故障,软件故障等,很多机器由于长期使用,导致系统中存在大量垃圾文件,系统文件也有部分受到损坏,从而导致系统崩溃,重装系统,另外有一些属网络故障,线路问题等。做到了尽可能的降低设备使用故障率,在其出现故障的时候,并做到了能在当地解决就当地解决,不能当地解决的也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了解决,保证了公司计算机的正常使用。

(五)对公司每台电脑安装防病毒软件,避免了病毒在公司局域网内自我复制相互传播,占用局域网的网络资源,甚至使得系统崩溃,丢失硬盘的重要资料等各种危害,并及时的对软件进行升级,定期的清除隔离病毒的文件夹,定期的对每台计算机系统补丁软件补丁进行更新,防止了病毒和黑客通过系统漏洞进行的破坏和攻击。

(六)对院内租赁产业重新布上网线,给租赁户提供网络服务并提供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支持服务,给资产部租赁业务提供支持。

(七)协助安全主管整理打印安全回执表并分地区上传到oa系统的公共文件夹,供相关部门和领导随时调阅。

(八)参与office2017软件使用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二、查找不足 反思 改进

一年来,我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努力,在自己平凡而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从不把情绪带到工作中。回顾2018年来的工作,我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取得了新的进步。但我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1、自己的思路还很窄对现代 网络技术 的发展认识的不够全面,自己对新技术掌握速度还不够快。

2、有时候在一些突发故障比较集中时,没有分清轻重缓急,科学的去安排时间,导致少数问题处理不及时。

3、公司网络ip设置没有做系统规划,导致有时候有ip冲突而导致网络中断的情况发生。

三、提高认识持续进步

总结了过去,方能找到不足!对于下半年的 工作计划 ,在总结上半年工作的同时,针对自己不足之处,我也做出了初步设想:

1、在硬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装网络流量检测软件,对局域网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网络故障和排错,使网络快速高效的运行。

2、在继续完善公司网络的同时,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把工作做到更好。

3、等省店全部搬离我们接管机房后,对公司所有电脑设备进行统一计算机名称,分单位部门给予不同的ip段并对硬件情况、ip地址详细登记造表方便管理。

4、领导交办的每一项工作,分清轻重缓急,科学安排时间,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系统运维工作总结5篇精选相关 文章 :

★ 2020年it运维服务总结报告

★ 电工工作总结5篇精选

★ 运维工程师个人年终工作总结2020最新

★ 网络公司运维部个人工作总结

★ 中国电信运维部技术工作总结

★ 2019个人工作年度总结及计划【精选5篇】

★ 运维工程师个人工作总结

★ 运维工程师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 2019运维工程师年终工作总结

★ it维护人员2020年终总结标准模板

想学 网络运维工程师 需要什么要求 如何入门呢?

网络基础+操作系统(核心学Linux)+数据库(待遇高便于提升深造);系统运维的工作越来越有经验,软件工程师就是吃青春饭。做系统运维,以后可以转向管理,职业很有前景。建议你先学一个基础,然后工作1年再深化培训。 可以学RHCE+CCNP+OCP,WINDOWS的我想你每天自学也没问题可以不学,系统运维就是比较细 杂 广 系统运维要求什么都懂一点,主要是基于Linux、UNIX有前途,shell 网络 数据库都需要懂一些。越老越吃香 知识不需要太多创造性的东西 了解基本规律 然后去部署排错 以后转管理。

深入了解Linux/Unix操作系统

深入了解分布式系统、计算机网络、硬件体系结构

精通Linux/Unix环境下脚本语言(Shell、Perl、PHP、JSP、Python)的编程

熟练使用grep、awk、sed、vi等系统工具

可以学 RHCE+CCNP+OCP

RHCE是红帽Linux认证 目前最普及的企业版LINUX发行版的认证 学了通吃LINUX 再学一下AIX 就UNIX搞定;可以朝RHCA发展

CCNP 基本是思科网络工程师比较成熟基础的技能培训认证 ,将来有钱了可以朝CCIE发展

OCP Oracle数据库DBA认证专家 也是成熟的基础认证 ,可以发展为OCM

运维小白网络基础知识总结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日常网络维护基础知识、运维小白网络基础知识总结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扫码二维码